从墙面到心间:山理工支教团以艺术与教育点亮青杨行村 ——文化墙绘与爱心支教并行,用青春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5-07-18 发布者:乐达 阅读:10

通讯员:卜凡羽 孟俊希 王怡萌 责任编辑:孙怡莹

7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小水滴公益联盟支教团在青杨行村开启了首日的实践教学活动。团队成员分为两组,分别负责墙画场地调研与村容美化和支教授课教育帮扶的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

上午八点,小水滴支教团墙画绘制组成员深入青杨行村,对村头、文化活动广场及村西头小巷等区域展开细致考察,开展墙画调研工作。成员们沿村内主干道及小巷展开全面排查,不仅记录了墙面状况,还积极与村民交流,听取建议,团队重点查看了村头区域,发现此处墙面虽位于显眼位置,但存在斑驳、裂缝等问题,。然后深入村民聚居区,留意到文化活动广场附近墙面平整、面积较大,且是村民常聚集之处,是墙画场地选取的较为合适之地。

团队成员回到支教中心汇总信息,经过认真评估后,初步选定文化活动广场和西头小巷两处作为墙画绘制点。调研过程中,成员们分工协作,展现了严谨务实的态度,为后续墙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一时间,支教组成员在青杨行村活动室正式开课。课程涵盖语文、数学基础知识及国画教学,成员们通过互动游戏和一对一辅导,迅速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计科2301班的商世畅开始本次支教团的第一节课,先是回顾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由射线引入角的概念,形象的阐述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们聚精会神、问答有序,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满满的结束了本堂课程。

数据2302班的张雨桐带孩子们学习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化诗词的魅力。孩子聚精会神地跟随张雨桐的节奏,一步一步学习诗词蕴涵的意义。

计科2403班的王翔带同学们学习中国传统美术——国画,感受中国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孩子们紧紧的跟随着王翔的讲课内容,聚精会神的了解和动手实践了中国传统美术,主要讲了四君子中的坚竹,和画家郑板桥为何要赞美竹子,和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首日活动为支教实践写下温暖开篇。墙画调研中,村民的热情建议与支持,让团队感受到乡村对文化焕新的期待与对外界交流的渴望。每一条墙画提议,都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艺术美化乡村成为连接青春与乡土的纽带。支教课堂上,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与创作时的喜悦,让团队深刻体会教育的意义 —— 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播种梦想。从射线线段到古诗词韵律,从水墨竹韵到价值观启蒙,每堂课都在打开乡村孩子的视野。这份双向成长也让成员明白:青春的价值在于以专业回应时代,而乡村振兴正需要这样的“文化种子”持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