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扎实做好毕业生工作
计算机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学院毕业生工作。
首先,对学院毕业生工作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工作的特点是:一个是办学层次多,分类指导需求迫切。 4个专业分别包含普通本科、校企合作、中外合作、春季招生等多个层次。各层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就业需求、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很不均衡;二是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需求量大,外出实习实训人数多。计算机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要走出校园参与企业实习实训,因此,学院施行就业实践前置模式,鼓励毕业生将就业实践与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相结合,大批的毕业生走出校园参与企业实习实训,仅上学期毕业生校外实习实训就达到293人,本学期校外实习审批手续正在办理,预计将达到400人以上。
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学院施行的这种就业实践前置模式,促进了学院的就业工作,学生就业情况较好,高质量高收入就业的人数较多,多人被阿里巴巴、京东、华为、浪潮等知名企业录用,就业满意度较高。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实习单位数量多,学生在外时间长、地点分散,班级和专业建制被打乱,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非常大;二是信息传达难以及时全面覆盖全体学生,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隐患;三是学生外出实习实训及落实工作较早,对学校有些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管理难度增大,不能按期完成学业的学生数有增长趋势;四是学生一年或半年不在学校,对学校、学院的归属感减弱;五是学生省外就业、私企就业较多,这些企业很多不能网签、不能接收档案,此类企业就业的学生三年内跳槽率也较高、签约意愿不强,影响最终的就业率评价。
针对以上特点和难点,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制度,摸排情况,严守学生安全底线。修订《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规范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工作。严格审核手续,所有外出实习实训学生全部签订安全承诺书,并由学生及家长本人签字按手印,系部及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意后方能审核通过;建立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协同管理机制,实行零报、周报制度,由班级负责人、实习点联络人、实习实训老师三线上报;摸排情况,重点关注学业就业双困、家庭困难、考研考公失利、求职受挫、恋爱失败、有心理问题等特殊学生群体,主动提前进行干预;开展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毕业季安全稳定。
2.创新管理,善用网络,加强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网上班集体”和“网上团支部”,常规工作线上完成;开设网络答疑平台,加强和学生交流沟通;在学院网站开辟就业专栏,通过QQ、微信群及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就业指导服务。
3.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对毕业困难的学生,暂停第七学期校外实训,督促他们及时进行重修及考试,联系相应课程老师,集中时间给学生进行统一辅导,提高毕业率和学位获取率;对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分析形势,积极行动;对考研考公进入复试学生,积极帮助他们联系校友,提供指导,失利学生鼓励他们调整心态,重新确立目标;继续搭建实习实训平台,积极联系走访企业,通过推动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实训结束可以直接就业,提升学生就业本领。
4.营造氛围,情感育人,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到实训基地走访慰问学生,现场及时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开展“榜样进课堂” “学长对你说”“学长来信”等活动,通过视频、讲座及微信公众号专题栏目等形式,分享优秀毕业生的实习实训、课程学习等经验,既让毕业生以自身所学回馈学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也增强了毕业生对母校的情感;开展“感恩母校”主题教育及欢送毕业生系列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毕业氛围。
5.跟踪服务,做好调查,反哺优化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学院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建设、特色专业群建设等工作,细化毕业生跟踪措施,通过走访毕业校友、建设学生培养质量调研专题网页、走访调研用人单位等形式,对近三年的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进行跟踪调研。一方面加强毕业生、校友的跟踪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根据调研反馈情况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