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发展,我该干什么 听听老师说——第④期

作者:学工办 更新时间:2023-05-13 点击数:1898


一期的“学校大发展,我该干什么”

王志强、吴志勇、王立香老师

为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心得

接下来

E小君带领大家

再一次走近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们

去聆听他们对于学校大发展的独到见解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袁文浩

我是来自通信工程的袁文浩,自2013年入校任职以来,在教学上,坚持潜心教书育人,始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第一身份,把教书当作自己的第一工作,把上课当作自己的第一责任,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从事科研工作,承担了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总之,在过去的5年,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顺利完成了第一个聘期的岗位任务。

近年来,随着学校各项事务的快速发展,对学生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的 “追梦人、筑梦人”,意识到自己需要更新观念,离开自己工作中的“舒适区”,通过深刻反省自己过去工作中的不足,并与优秀教师在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在今后的工作中,准备从以下的具体工作做起:

首先,在思想上,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使命,严格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行自我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守法;对待学生,要做到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其次,在下一步的教学中,继续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针对通信工程专业新技术、新知识发展迅速的特点,通过不断学习,尽快补充专业相关知识,并及时更新授课内容;

2.加强教学研究,在做好基本教学工作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研究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程建设,在平台上向学生提供丰富有用的在线学习资源,及时更新教学信息、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课件、习题等课程相关内容;

4.分类指导,针对学生不同的职业规划,在课程教学、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中,通过实施更加细致明确的分类指导工作,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

第三,在做好教学工作之外,结合在研课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主要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针对项目要求,继续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撰写高水平论文;

2.积极与同行进行交流,参与研究方向相关的高水平会议;

3.进一步强化科研团队的建设,使科研团队内的老师、学生都能从中获益,探索更加有效的团队建设措施与方案;

4.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探索将理论研究内容落地的可能性;

5.做好对学生的科研辅导工作,让研究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来,并探索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可能性。

最后,在学校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自己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必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学校学院的各项工作中,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立晔

近年来,我校全体师生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克服种种困难,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去年更是成为山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防科工局与山东省共建高校,这标志着学校步入了省部(局)共建高校行列,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学校形象和声誉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家长和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当前,正逢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如何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何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成为每一个山理工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身为山东理工大学的一份子,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此次学校上下开展的大讨论活动,也引发了自己的深入思考。身为山理工人,要立足岗位做贡献,为学校的再次腾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山东理工大学的教师,我深感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学校的发展是每个个体的发展,是无数个细微发展的有机组合。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学校发展的成果,每个人也有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面对学校的要求和召唤,感受着身边同事们决心为学校奉献的高涨热情,我又岂能甘居人后,我愿与所有山理工人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山理工发展的火焰增添自己的光和热。作为一名新员工,我深知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如何将这份成果保持下去,是每一个山理工人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学校的再次腾飞,我们就必须不断地站在新的起点上。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必需竭尽所能,珍惜学校现在的大好局面,并不断完善自身,为学校的再次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学校大发展,作为一名职工需要不断强化竞争意识。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我们每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学校发展这一平台之上,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推动学校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作为山理工的一名普通教师,我们要把学校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奉献社会的平台,把为学生服务的态度、质量、效果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尺度。荀子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工作岗位即为擂台,切磋,积累经验;竞争,赢得成就。

学校大发展,作为一名职工要有良好的奉献心态。每个人都要积极适应形势变化,调整心态,不怨天尤人、不牢骚满腹,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意味着要承担义务,意味着先锋,意味着主动,意味着虚心,意味着学习,意味着一代新人胜旧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对待学校,最重要的还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学校大发展,每一位职工都要有合作共赢意识。要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誉观和集体观,强化团队精神和敬业意识,在学校大发展中与各学科老师形成一股合力,为学校发展谋一策、出一力。“学校发展,人人有责”,我们要主动承担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修炼师德,教书育人。充分发扬干事创业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少说话,多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踏实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要鼓足干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我们努力干好工作,就能实现自身价值,就能为学校的大发展做贡献。

学校大发展,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在做好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之外,在科研方面,我们年轻教师接受了更加系统的科学研究的训练,更加需要具备做开路先锋的意识,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夯实基础,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厚积而薄发”。

总之,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更要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寻找乐趣。让今天超越昨天,让明天超越今天,超越永无止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齐立森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经过统计,全国新增设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96个、机器人工程101个、人工智能35个、数字媒体艺术29个,数字媒体技术10个。枯燥数字的背后,足以说明一个事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被放在了优先位置,专业发展的“小逻辑”正在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我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9年获得教育部审批,2010年开始招生,到现在已经9年时间。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在我校进入跨越式大发展的机遇下,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确实需要认真思考未来的路,摆正个人命运与时代进程的关系,认清专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谋划专业提升的空间和方向。

首先,正确定位本专业在省内的学科地位。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省内8个公办专业点之一,另外还有3个民办专业点,共11处。与此相应的是,我省还有数字媒体艺术公办专业点14个,民办专业点10个,共24个。虽然是工科专业,但技术性不强一直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根本性问题。面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崛起,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及时增开相应专业课程,合理控制招生规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其次,拓展丰富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内涵。新工科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是专业发展提升的一个抓手。比照现有专业实际情况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能够引领专业教师的思想认识,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作为一项复杂性的工程,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就必须提前做好布局,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也要让那些有能力、有水平、有热情的专业教师冲锋在前,去专业建设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尽快弥补不足,找齐短板,发挥示范效应。

最后,建立健全交叉融合的学术创新团队。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的学术空气单薄,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更没有在省内外产生应有的影响力。分析之下,机制失调应是根本原因。举例来说,在2018年的岗位聘期中,假定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的科研分值分别是30、90,年终科研津贴最终按“各自完成比例”发放,但实际上两者的完成难度系数差别甚大,造成一定的不公平。此外,我院应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并鼓励有条件的系室成立研究所,挂靠在学院之下,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从中还可遴选出有后劲的研究所,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申请或校城融合,从整体上营造科研氛围,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学校大发展,教师大作为。反之亦成立。有了学校层面的顶层政策设计,有了学院工作的高效指挥攻坚,教师干事创业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发挥。总之,在校院两级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执行下,我校大发展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所有老师的辛勤付出

每一位老师的努力都令我们动容

播撒智慧,孕育理想

他们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引路人

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

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

他们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9号教学楼
邮编:0533-2783479
电话:0533-27834
邮箱:jsjxy@sdut.edu.cn
© 2022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