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饱读诗书,谆谆教导

作者:王琳珊 更新时间:2019-10-30 点击数:701

通讯员:王攸 责任编辑:李昂



老师宿儒,投身教育

博学多闻,饱学之士。刘刚老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于学习通信领域的学生来说,这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学府。毕业于顶尖学校的刘刚老师饱读通信工程图书,对于通信专业发展了然于胸。谈及通信工程的前景,老师更是侃侃而谈,“我们的通信工程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通信系统、信号的传输……。特别是5G,以后可能的发展,就像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还有娱乐业的设备都会带来一些大的变革。”每即兴奋之时,刘刚老师不禁眉飞色舞,神采奕奕。老师对通信领域的理解,已经不单单是限于一个肤浅的层面。解决一个工程,完成一个项目,这对于老师来说已经微不足道。更深入的一个层面,老师是站在专业领域的一座高峰,目光所及为社会大潮流中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从老师的讲述中,我们全都被他广泛地知识所折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从文……,有魄力的思想者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其实教书育人之前,刘刚老师是在公司中上班。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刘刚老师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刚刚工作的小白来说,一些理论明明学到过,但就是不会用。“这就是我们学生学习的东西和社会上的需求有一定的脱节,我们的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刘刚老师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虽然他自己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但是刘刚老师还是想将在公司里的一些经验,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内容带到学校里面来。而且再加上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从师这条道路。



良师诤友,平易近人

为人和蔼,平易近人,和老师坐谈,与其说是向名师讨教疑难,不如说是与益友畅谈交心。因为专业就业方向模糊,我特地向老师请教了通信工程毕业之后该何去何从。考研与就业,刘刚老师也十分真诚地给出了他的答案:考研深造。“因为通信工程解决的问题都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如果直接就业的话,可能就业面比较窄一些。而考研成功就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自认为前途渺茫的通信学生来说,无疑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拨开云日。刘刚老师还说道:“如果说你在通信工程这个方向里面就业,无非就是三个方向。一个是通信设备的制造运营商,就像华为、中兴、爱立信;第二个是运营商,就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有中国电信;再就是一些设计院这样的一些服务商……”刘刚老师将目前通信专业的就业前景为我一一分析,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晰的规划。

对所有学生负责任是刘刚老师努力的目标,对教过的每一个学生他都投注了深深的感情。面对那些众多的莘莘学子,刘老师会更多地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每当看到学生不好好学习,碌碌无为,他都会像朋友一样走到学生的身边和他们探讨人生和理想,指引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春风化雨,谆谆教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刚刚接触计算机程序,很多大一新生虽然打游戏十分熟练,但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无所知。为保证同学们的学习质量,刘刚老师采用实训的模式进行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刚老师要求同学们边上课边练习,同时还会给同学们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通过QQ的方式进行交流,线上线下一起指导。虽然会占用自己较多的私人时间,但他无怨无悔,始终兢兢业业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大学四年是我们重塑人生的一个阶段”。刘刚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们每个人来大学的时候都怀揣着一定的梦想,而大学也是一个梦想起飞的阶段。如果拿程序来打个比方,那么我们输入的就是梦想努力和奋斗。中间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运算,这也就像是学习。最终得到相对应的成果。大学生应该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门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让奋斗过的每一滴汗水都无怨无悔。

教育之大业,任重而道远。刘刚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无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倾尽心血地努力,自然培育出无数桃李,香满天下。与此同时,他也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一套更加完备的教学体系。与同学们交心之心,做大家的良师益友。



【简介】刘刚,男,硕士,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主要讲授《通信电子线路》、《程序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通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优秀,获得20172018年度教学质量奖、2018年度教学优秀奖。担任通信1801班班级导师、近两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校级多项。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编著教材5部。

近年来致力于大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先后建立了与国内多家公司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包括中兴云聚实习基地、济南芯动力实习基地、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实习基地等。参与组织大唐杯通信竞赛(省赛、校赛)IUV通信校赛等多个竞赛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水平精湛。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9号教学楼
邮编:0533-2783479
电话:0533-27834
邮箱:jsjxy@sdut.edu.cn
© 2022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