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能够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技术发展动态、国际研究前沿,能够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胜任在某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把培养质量。
招生选拔过程严格执行《山东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若干规定》,按照学校相关政策紧抓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评卷、复试、推荐免试、优秀生源选拔等关键环节。为保证生源质量,学院在研究生招生选拔中采取了笔试+面试方案,完善复试环节,严格把关,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选拔优秀生源。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依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和安排复试科目,加强面试环节,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2)实行120%-150%的差额复试,提高合格生源的复试比例,扩大选拔的空间。(3)复试环节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复试环节公平、公开、公正。
(二)课程教学
1.课程体系。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制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适应本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注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注重创新研究和开发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科内涵、覆盖了学科方向、突出了学科特色,符合学科和领域的发展趋势。
2.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学科平台课和方向选修课两大类,要求研究生至少完成11学分和8学分。课程设置紧跟国家战略和学科前沿,努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应用到课程教学。
3.专题讲座。学院重视培养研究生广阔的学术视野,每年都会开出系列化、高水平的专题讲座。
4.教学管理。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实行学校、培养单位二级管理。授课全程均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执行,狠抓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增强教学管理人员和师生的遵章守纪意识,对违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处理。设置研究生专职督导员,通过听课、督导、考核、反馈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各项教学质量标准的落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5.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育教学水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校外实践单位进行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结束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经考核通过后,即获得1学分。学院鼓励学术学位研究生积极联系和学位论文课题密切相关的对口单位的科研岗位进行实习。
(三)导师指导
1.导师队伍。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办法》等文件,开展导师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导师遴选需经过学院和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另外,按照规定每年对所有导师进行一次招生资格审核,审核不通过者,暂停招生。目前,学院共有硕士生导师40人,导师教书育人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能力高,能够认真负责履行指导职责。
2.考核机制。具有规范的导师指导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按照《山东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奖励办法》等文件对导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相应的考核奖惩。
(四)学术训练
1.制度保障。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必须进行科研训练、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教学实践内容包括:作为助教参与导师安排的教学或实验活动,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训等。专业实践内容包括: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内容:参加社会调查、学术交流、会议组织、业务联络、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
2.科学评价。学院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量化计算办法》对研究生学术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评价体系。
3.项目参与。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导师相关科研项目,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师生讲坛等活动,使每一名研究生都有机会参加学术训练。
4.学术成果。积极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鼓励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近几年,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数量和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奖数量逐年递增。
(五)学术交流
1.制度保障。按照培养计划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此外,为开拓学生视野,学院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相关国内外学术会议、行业博览会等活动。
2.讲座论坛。本学科具有导师定期或专题学术报告制度,每年邀请本学科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举办学科前沿讲座,同时举办多场学术论坛等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3.学术交流。积极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近五年先后有10余位导师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访学,20余人次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4.国际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合作培养,分别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美国爱丁堡罗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印度韦洛尔技术大学等相关院系开展了长期学术交流和国际学术合作,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水平及学科国际影响力。
(六)分流淘汰
1.中期筛选。根据《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实施办法》,研究生入学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筛选考核,重点针对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筛选考核合格,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凡被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为“不合格”者,经学院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定期公布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质量年度报告。目前,未出现中期考核被淘汰学生。
2.年限考核。学院具有严格的研究生修业年限考核、预警和淘汰制度,定期公布研究生修业年限筛查报告。
(七)论文质量
1.制度保障。学位论文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严抓学位论文工作中的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批阅审核和论文答辩四个环节。学位论文评审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办法》相关要求进行,严把论文外审(预审)关,实行论文“双盲”评审制度。
2.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工作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论文答辩程序规范,过程严谨。
3.论文水平。所有学位论文在答辩前均需送2~3名校外同行专家进行匿名评审。近五年,学位论文评审通过率90%以上,论文答辩均顺利通过,无论文作假情况,事后山东省学位论文抽检全部合格。
4.学位授予。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文件,硕士研究生修完并通过硕士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学分总数达到培养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校学位办对学位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汇报,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议和审核,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形成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八)学风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将严肃学术纪律、学风日常教育等工作贯穿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有在读研究生均需参加研究生入学教育、《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主题教育系列宣讲、开题答辩会和师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交流和对话等学风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显著。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所有学位论文必须按照《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规定》经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合格后,方可提交、送审。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和《山东理工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规定,对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处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学院近五年硕士学位论文无学术不端异常情况。
(九)管理服务
1.管理规范。学院工作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具体分管,研究生与科研办公室负责培养管理,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教育管理机构健全,职能明确,运转有效。人员结构合理,管理工作规范、严格。
2.党团建设。研究生党团组织建设规范,学院设有研究生党支部,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各项党员活动,狠抓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
3.制度健全。为保障研究生权益,学院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文件,在招生选拔、培养过程、学位授予、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学生权益管理保障规章制度,建立了研究生权益申诉和处理制度,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和浓厚学术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4.学习满意度。对在校生定期进行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并公布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十)就业发展
1.制度保障。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基本制度。成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小组,帮助研究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就业目标和方向。定期开展对导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开展困难学生就业援助工程,帮扶家庭困难研究生就业。开展就业培训讲座,普及毕业就业相关知识,向研究生介绍就业过程中享有的权益保护、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办理就业手续、处理劳动争议、办理转正定级及在网络求职中避免陷入招聘陷阱等相关知识。
2.就业情况。毕业学生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的一次性就业比例较高,毕业生主要就职领域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国内外知名企业、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学校,此外,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博士研究生。
3.发展追踪。学院持续追踪毕业硕士生的发展情况,定期从用人单位、学术同行处得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等情况反馈,用人单位评价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