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寻根脉,薪火相传永不断
通讯员:王冉 姚淑英 潘媛媛 责任编辑:马欣荣
黄河水土养育四方百姓,黄河血脉赓续华夏千年,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结晶。走进历史博物馆,认识黄河文化之精华,了解黄河文化传承发展历史,探寻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根脉。7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实践团于东营市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集结完毕,走进黄河口
7月4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集结完成,队长程琪进行简单的组织规划后实践正式开始。
7月4日上午,实践团在程琪的带领下,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前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进行实践,感受黄河入海口独特的自然景观。实践团成员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在习总书记考察后的几年里,东营市牢记使命,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采取相应政策,使得黄河入海口的环境有了良好变化。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区的重要性,纷纷表示将学习保护自然生态的理论知识,共同守护这一方土地。
走进黄河文化馆,探寻母亲河历史根基
7月7日,山东理工大学“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实践团于东营市黄河文化馆开展实践参观学习活动。实践团一行人到达博物馆后,依次参观四季如歌、沧桑迭变、黄河宁天下宁等八大展厅,了解到黄河的起源、黄河相关历史故事与黄河六次大改造,同时,也了解到黄河结合近代开展的新篇章,如黄河沿岸风土人情、胜利油田的开发利用以及黄河口的湿地保护。
实践团成员经过深入调研馆内与黄河有关的文化、故事与人物,领悟到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体会到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同时,成员们与馆内参观者进行交流,调查黄河文化在人与黄河的互动中如何生成发展的,总结人与河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探寻母亲河历史文化根基。
7月8日上午,实践团到达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进行调研。活动伊始,实践团一行人到达黄河口湿地景区,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黄河口湿地展览厅及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了解到黄河三角洲的湿地风貌与繁盛资源,欣赏黄河口生态湿地壮丽美好的自然景观。
下午,实践团组织全员观看黄河口生态湿地保护的一系列教育影片,影片改编人们对黄河三角洲这片年轻湿地的悉心保护的真实故事。展厅播放的教育视频包括“生命保护”、“湿地瑰宝”和“发展愿景”三部分,串联绿色环保行动的动人故事,凸显出湿地的保护成果,呼吁广大群众共同铸就黄河三角洲更美好的明天。
筑生态文明,鉴历史文化
7月11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实践团前往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参观考察。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景区,上午,实践团在这里进行生态考察和观察以及鸟类观察和保护,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进一步探索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这让实践团成员充分意识到的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实践团成员的自然保护能力。
下午,实践团成员们继续进行植物研究和野外植物识别,对比湿地生态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了解学习该地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状态,对广利河湿地公园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
7月13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实践团前往东营历史博物馆学习红色文化。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东营的历史,包括革命历史、吕剧历史等,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丰富多样。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认识到东营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知晓了革命斗争的历程与英雄人物的事迹。在此次参观中,实践团成员们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和东营这片热土上的英雄精神。
黄河文化理念的首要原则是传承历史。历史是民族的记忆,也是我们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梁。走进历史博物馆,既是对黄河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黄河文化历史根脉的深度探索,有助于实践团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