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艺术双驱动,助力乡村育新苗 ——知识与艺术并肩,育人与宣传同行
通讯员:王胜 张艺铭 王怡萌 责任编辑:孙怡莹
7月14日,山东理工大学小水滴公益联盟支教团分一二两个小组进行暑期第二日实践活动,一组通过语数英等课程与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浇灌祖国花朵,为乡村发展振兴注入强大的能量;二组通过墙画展示,宣传绿水青山政策,大力推广村庄文化,助力村庄文化的宣扬。
上午八点,授课正式开始。英语老师张雯给孩子们讲解英语音标的认读,目的让孩子们对英语的朗读有一层底层的认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英语的魅力,增强孩子们的英语读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张艺铭认真的引导帮助孩子们完成对数学模型在脑海中的建立,帮助孩子们更清晰的理解数学模型,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信息老师王辰对基本代码语言的介绍讲解,并且制作了扫雷,贪吃蛇等小游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吸引孩子们对代码语言的兴趣。
上午最后的语文授课中,语文老师孟俊希以“走出大山的翅膀”为题,向孩子们讲述了学习的方法,通过真人真事案例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助力孩子梦想的建立。
下午两点,志愿团二组开始墙画素材的打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强化主题,宣传环保意识。同时,在美术课上,美术老师张雅璇借助孩子对海绵宝宝的认识和喜爱,将海绵宝宝作为图画素材,让小朋友进行临摹。
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邢佳涵为同学们讲述了数独的原理及其做法,并邀请同学上台亲自体验了数独的魅力,锻炼孩子的思维敏捷性。
在教学将要完毕的同时,小水滴第二小组已经完成了墙画初步绘画,竹子代表着顽强的毅力以及激励孩子们面对困境的不屈精神。
水滴支教团以分组工作的方式,通过小组间的比拼竞争,提高成员工作效率,使教学工作更加严谨,这既提升了支教的教学质量,又使得课堂多样性,充实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孩子们能学到知识,老师们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分组的墙画工作使墙画完成进度大大提升,使同学们各司其职,每个人扮演好每个人的角色。随着暑期实践工作的深入,志愿者对学生的了解加深,支教团的教学工作会更一步深化增进,为青杨行村的孩子们照亮知识的道路,为乡村的振兴再填一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