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坚持实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立足于解决当前学风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学风促进院风,以学风促进教风,以“学风建设月”活动为契机,采取多项措施,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健全目标责任、形成育人合力。
注重营造良好学风建设氛围,高度重视,层层发动,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成立党总支书记、院长牵头的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学院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广泛宣传动员,师生共同参与。每学期召开教师、学生两个层面的学风建设座谈会,收集师生对学风建设的想法、意见;拓展工作渠道,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把学风建设工作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评优树先、帮困助学、公寓建设、考研就业、规章制度修订等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的基层堡垒作用,通过网络、宣传栏、板报、微博、微信等多种平台和媒体,积极宣传好的做法、先进典型。
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全员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师德教育活动月,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方面学习,提高教师对学风建设的认识。重视师资建设,强化教师培养,加强对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实力,支持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参加课程培训、社会实践锻炼、提升学历层次,培养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教案展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网站建设等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课程组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学院自筹资金,资助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青年教师海外访学;聘请教学科研能力强、国内知名专家和客座教授,进行学术讲座、示范讲课,开阔师生视野。广大教师尤其是班级导师及开放实验室团队成员倾情投入教学和学风建设,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时间投入学生实习实践和竞赛辅导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
注重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日常管理,着力推动学风建设。抓好班级建设,做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从年级、班级、专业的实际出发,指导各班级、团支部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班级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课堂管理,倡导课堂文明,实施“学院、教师、班级”的三级点名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原有的点名册,做到定期汇总、通报、处理;组织一年级学生上好晚自习,指导学生提高晚自习的学习效率;加大学院领导、班级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班级任课老师对班级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行为的检查力度,掌握学生上课的真实情况,并及时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提倡诚信考试,严肃考风考纪,加大开展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应考、公平竞争的理念,养成学生诚信考试的良好习惯,把诚信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常态化;在考试前夕,专门制作考风违纪警示展板,将有关规章制度和往年案例进行公布,起到警示、提醒作用;召开教师监考工作会议,统一监考要求,对有作弊倾向的学生及时提醒,做好防范与引导,避免学生违纪和作弊行为发生。实行考风考纪“一票否决制”,对于出现违纪行为的班级、宿舍,不得参与当年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等的评选,作弊违纪个人取消当年奖学金、评奖评优及推优入党资格。坚持巡考制度,加强对考试现场管理。
注重发挥学院学科特色,加大投入,因材施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开放式专业实验室,依托学科专业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学院出台多项鼓励政策,打造了十大开放实验室,工作日、假期全天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各实验室依托学科专业特色,树立学院品牌赛事,引导学生在实验室实践、在竞赛中检验和梳理所学知识。目前,学院承担着ACM程序设计竞赛、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智能装备创新大赛、编程马拉松赛等六项校级比赛,同时通过校赛推荐和选拔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六月份,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大学生竞赛公益项目捐赠协议,对该六项大学生竞赛进行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1万元,资金用途分为项目运营和选手奖金两部分,其中选手奖金占资助总金额的80%以上。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分类教育、分类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按照一老师、一平台、一方向、一成果的“四个一”方针积极发挥班级导师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学生入学后,要求和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一位指导老师,参与一个实践平台,确立一个专业方向,最终收获一项学习成果。根据专业和年级特点,对低年级的学生重点围绕纪律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计划,每学期确立学期目标、月目标和周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高年级的同学重点围绕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开展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考研考证。对应届毕业生按照考研方向、就业方向分别加以重点引导。对考研方向的学生强化学术意识教育和基础理论指导,对就业方向的学生依托各合作企业加强专业实习实践和专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重点关注困难学生、解决学风突出问题。重点关注学业警告人员、不及格人员、学习困难人员,建立学业困难学生台账,关注存在上述问题较多的专业和班级,采取集体谈话、个别交流、召开各专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实际,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督促和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注重打造崇尚优良学风的良好环境,发挥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设学习型公寓,进一步制定、完善学院相关的公寓晚间熄灯和晚点名制度、上课期间公寓检查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学生公寓管理机制,推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宿舍挂牌及联系宿舍制度,带头优良学风、舍风的形成;定期公布宿舍专业、智育成绩、获奖情况排名,开展优良学风宿舍评比;在公寓设立公共自习室,在教学楼内建设读书角、文化角,开展文化建设系列活动,营造尚学宜学的优良环境。学院定期进行学风建设总结表彰,对在学风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 “师德教风先进个人”、“优良学风班级”、“优良学风宿舍”和“优良学风个人”进行表彰。通过评优树先进一步巩固和坚持好的经验做法,加大对优秀师生的宣传力度,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加强家校交流,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积极加强家校联系,凝聚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合一的教育平台。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建立定期联系家长制度,分专业、分年级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每学期初给学业警告学生家长打电话,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表现。通过加强家校交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积极探索学生微组织建设,构建学生社群生活学习新模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分类,组建彰显学生个性发展的微组织,创建微组织活动场所“稷下空间”。“稷下空间”分为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空间:线上空间为各组织提供线上活动场所,主要形成基于移动互联网APP平台;线下运作模式主要以沙龙、研讨、兴趣活动等为载体展开。通过微组织建设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远离网游,远离御宅,依靠组织力量投入到生动活泼的现实学习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