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就业  本科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宣传材料

2025-04-12 作者: 阅读: 22

2025年3月

一、学院招生宣传材料  

 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信息技术类专业院系之一。2019年,学校成立大数据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署办公。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首批校企合作试点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造诣深厚、勤奋敬业、梯次递进的教师队伍,拥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余人。

 招生专业:

 【本科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爱合作)、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硕士招生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设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山东省高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等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设有计算中心、软件实训中心、计算机硬件实验中心以及ACM实训、物联网开发、网络攻防等十余个开放实验室。学院在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网络服务与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00余项,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加强对外交流。在国际上,与英国、爱尔兰、新西兰、韩国、印度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合作开展“2+2”“3+1+1”学分互认项目,设有对孟加拉、印度等国外学生的学历班。

 在国内,学院不断加强新工科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探索校企“产、学、研、创”深度融合新模式,分别与青软创新科技集团、山东开创集团合作,共建大数据学院;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共建移动通信研究院;与淄博市大数据局合作,共建区块链研究院。

 人才培养: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新时代人才,学生连续三年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重点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超百项,获奖数量位列全校第一。学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每年超20%的毕业生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双一流”高校,3%的毕业生赴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学院毕业生广泛受到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一线IT公司青睐,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位列全校前茅。


二、专业介绍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卓著。构建了多维度、全覆盖、赛教相长、产教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有上百名学生获聘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每年在ACM等多项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

 OEM教学改革成效突出。始终秉持OBE理念,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信息化、立体化、全过程化教学改革显著提升了学生整体编程水平,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国际合作办学成绩斐然。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与利莫瑞克大学建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国际联合实验室,在推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发展,建设国际产学研合作平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获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系统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等。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面向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可以胜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2: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对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创新和解决方案。

 目标3: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能够胜任计算机应用领域开发、测试、运维工程师或项目经理等技术岗位。

 目标4: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与合作能力,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不同职能团队中担任核心成员或管理者。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跨行业交流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持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国际前沿最新技术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设计与管理、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挖掘、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设备开发等相关工作。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近3年学生考研录取率均数为24%,录取院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计算机名校。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90%,就业地点主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济南、青岛等省内城市,就业单位不乏百度、阿里、字节跳动、腾讯、小米等一线互联网企业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大银行等国有企业。通过对近5年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统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12条毕业要求38个指标点上的平均满意度超过85%。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水平连续多年位于全校前列。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爱合作办学项目)

 专业优势:

 山东理工大学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合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爱合作)专业本科项目,经教育部批准于2014年开始招生。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QS世界综合排名前5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世界排名300名左右,拥有爱尔兰国家软件研究中心Lero,研究基础雄厚,课程设置新颖,与行业应用高度结合,在软件设计开发、软件测试与检验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中爱双方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两校资源与技术互助互补,专业共引进10门外方专业课程,采用外教授课、中教辅课、双语授课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培养既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又注重外语技能和国际化视野。专业办学模式灵活,包括“2+2”(国内国外双学士学位)、“3+1+1”(国内学士学位国外硕士学位)、“4+1”(国内学士学位国外硕士学位)和“4+0”(国内学士学位)。毕业生拥有国内保研、考研与国外申研、硕博连读等升学渠道,和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就业渠道。

 主要专业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测试与验证、智能系统、外教授课的英语听说、移动软件开发、Java Web等。专业课程由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老师共同授课。

 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全球计算机产业需求,引进外方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依托中爱两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及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熟悉软件开发工具,能熟练运用工程化方法和技术,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设计研发、软件测试维护、网络设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近几年,毕业生平均升学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国内外升学率在25%以上。国外升学高校包括QS世界排名前100的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悉尼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国内升学高校绝大多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济南、青岛等省内城市,在华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国家电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证券、中国联通、国家税务局等中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就职。

 3.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软件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实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在校企合作、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结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多年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如下特色:

 (1)校企协同育人成果显著:自2011年专业招生以来,与华为、阿里、腾讯、浪潮、惠普、东软、师创等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办学和实践教育,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近年约有上百名学生入职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每年在ACM等多项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  

 (2)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秉持OBE教育理念,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多项。

 (3)信息化课程建设全覆盖: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培养计划内课程信息化建设100%全覆盖,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思政示范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UML建模基础、软件测试、Python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高级编程与框架技术、数据库设计与编程、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网络攻防对抗、网络与信息安全、移动开发与框架技术等。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面向国家、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可以胜任应用型复杂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软件工程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专业,就业领域广阔且持续迭代升级,贯穿需求分析、技术实现、运营维护的全链条,且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毕业生可从事行业软件、智能软件、云计算、区块链与安全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也可从事工程管理、产品设计、测试与运维等管理与产品领域的工作,以及数据分析、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数据应用、交叉领域的工作。

 本专业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综合培养,历年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列全校前茅。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超过90%。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及济南、青岛等省内外软件行业较发达地区。

 近3年本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超过25%,录取学校涵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名校。国外升学高校包括QS世界排名前100的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等多所高校。

 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在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顺应国家对大数据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特色专业。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理科学等交叉学科为基础,着眼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旅游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从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数据仓库构建、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多个层面培养具有大数据管理、开发与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淄博市大数据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数据学院。现设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主要专业课程:

 大数据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项目管理、Java Web及框架编程技术、软件测试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存储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面向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应用开发,具备“大数据处理技术特长+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大数据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2: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大数据专业知识,并能使二者融会贯通,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对复杂大数据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目标3:能够跟踪并适应大数据技术发展,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大数据组件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负责完成一个以上大数据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研发工作,成长为大数据分析师。

 目标4: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胜任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管理骨干。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大数据专业能力,不断适应全球化社会发展。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司从事大数据分析、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分为管理类、分析类和研发类等岗位。管理类岗位主要是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负责大数据产品的规划与设计,结合业务需求,设计数据监控模型,搭建数据产品架构等内容;分析类包括算法工程师和分析工程师,采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研发类岗位主要分为架构工程师、开发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负责基于Hadoop、Spark等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设计、开发、分布式计算等任务。随着对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人才需求逐步上升,该行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国内外高校现设有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报考学术型或专业型硕士。同时,也可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研究生专业。

 5.人工智能专业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本专业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实用智能技术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无人驾驶、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目前人工智能专业以“智能信息处理和无人驾驶”为特色,已构建了覆盖智能系统、智能计算和智能控制等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学院雄厚的学科力量,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比92%,副教授8人,近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省市级科技获奖4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教师中有5人获校级教学奖励,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3项、省级思政课程2项。基于OBE理念,采用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从需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从国家、社会、企业、行业等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进一步确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资源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根据教学评价反馈不断改进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融会贯通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符合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程序设计基础、智能计算基础(Python)、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框架编程技术、人工智能导论、机器人、嵌入式软件开发、信息感知(物联网)、信号与系统、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与信号处理、虚拟现实、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敢于坚守、勇于创新、乐于奋斗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引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及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掌握人工智能、计算机软硬件理论基本知识,能够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处理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问题。

 目标2: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协作关系,能够集成、设计和实现关键模块,并应用到实际生产系统中,对传统业务流程、平台架构和技术手段等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目标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工程、人文、社科素养,理解并能在科研或生产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运用经济、管理、安全、法律、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和理念。

 目标4: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团队意识,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组织协调乃至领导指挥等作用。

 目标5: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全球化、多文化环境下开展继续学习、交流合作及创新、创造活动。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本专业与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淄博纽氏达特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淄博贝林电子有限公司、山东津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合作,建立了教学、科研和实训基地。

 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从事机器视觉、生物信息识别、专家系统、无人驾驶、自动规划、智能搜索、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语言和图像理解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学院网址: https://isixy.sdut.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533-2783479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2019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话:0533-2783479    邮箱:jsjxy@sdut.edu.cn   地址: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9号教学楼    邮编:255049 技术支持:乐达云创